◎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李更告诉《中国科学报》,下一步,他们要进一步研究应力对双轴电荷密度波的影响,用可控的方法,把超导材料压出双轴电荷密度波条纹。
尤其对一些周期长、见效慢的基础研究、支撑技术研发来说,更要保持足够的耐心,摒弃短平快思维,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人的注意力也需要切换。
我国的科技事业既要紧跟前沿,更要立足长远。他和团队成员又与国内多家科研单位联合攻关,2003年,他们终于在国内首次实现了激光全色投影显示。战略科学家既要知道任务总体,还要知道其中的关键技术 从事激光研究60年,许祖彦当了40多年的研究组组长,同事开玩笑说他是研究组长之最。师从许祖彦的理化所应用激光研究室主任毕勇说,我们不仅要继承老一辈科研人员的技术积累,更要学习他们孜孜以求的精神。2015年5月,杭州中科极光科技有限公司成立。
许祖彦没有气馁他和团队不断提升技术水平,终于等来了激光显示产业化的时机。有的说,成果很好,还是等形成规模我们再支持。李更告诉《中国科学报》,下一步,他们要进一步研究应力对双轴电荷密度波的影响,用可控的方法,把超导材料压出双轴电荷密度波条纹。
这些结果新颖且令人兴奋。高鸿钧判断,他们需要找到大面积、高度有序、可调控的马约拉纳准粒子阵列,才能向拓扑量子计算更进一步。高鸿钧说,此次研究就是与物理所靳常青研究组、美国波士顿学院的汪自强合作的结果。从2018年发现马约拉纳准粒子之后,这些年来,实验团队保持着高速运转。
这篇成果发表于《科学》杂志,并很快引起国际同行关注。这种粒子符合实现拓扑量子计算的要求,如果科学家能够编织它,就有可能实现拓扑量子计算。
正因如此,科学家们有了一个新的理想研制拓扑量子计算机。2018年,高鸿钧研究组最早在铁基超导材料中观测到一种神奇粒子马约拉纳准粒子。于是,研究组又用了两个月,在实验室的另一台扫描隧道显微镜上,用另一个锂铁砷材料样品,重复出了同样的实验结果。也正因为仪器的超强视力,使得他们清清楚楚地看见并操控了马约拉纳准粒子阵列。
从那天起,研究团队开始小心翼翼地保持着仪器针尖和样品的位置。显微镜的外观并不起眼。从2018年开始,每年在这个方向上都有一篇《自然》或《科学》成果。这些年来,我们不是打一枪换一个阵地的游击式科研,而是和研究所内外的团队联合起来,以建制化的方式不断推进这项研究。
经过半年摸索,他们把神奇粒子阵列出现的原因锁定在应力上。自然应力可以诱导晶体产生的大面积、高度有序、可调控的马约拉纳准粒子阵列,而这种有序的马约拉纳准粒子阵列可以被外磁场调控。
这是我们自行设计、搭建、组装的仪器。然而,要实现拓扑量子计算,不仅要求微观世界的粒子符合一种名叫非阿贝尔统计的规律,还需要科学家有能力在把微观世界里的粒子像编麻花辫一样编织起来。
直到2021年8月底的那个夜晚,异常波纹出现。他们还有一个更远的目标。在他看来,必然不仅来自于仪器的高精度,更得益于研究组的高效率。从2006年开始,实验室里先后设计、建成了三代扫描隧道显微镜。夜深人静的时候,可以避免电噪音、机械噪音对仪器的干扰。科学家们的新理想 你们想做的拓扑量子计算,到底是什么? 这是李更常被亲朋好友们问到的问题。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量子计算一直有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即噪音等外界环境的扰动会对量子系统产生影响,使计算过程不可避免地产生和积累错误。高鸿钧指着包裹着仪器的不怎么有美感的锡纸说。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灯还亮着,实验室里静得只剩下呼吸声。铁基超导材料体系存在着材料组分不均一、马约拉纳准粒子占比低、阵列无序且不可控等问题。
研究组最初看到的奇特波纹(双轴电荷密度波)形貌(中科院物理所供图) 6月8日,《自然》杂志发表了由这个意外发现引发的新成果:中国科学家在铁基超导材料锂铁砷(LiFeAs)中,观测到大面积、高度有序、可调控的马约拉纳准粒子格点阵列。这些数字带来的直观结果是,科研人员可以把原子从分子上切下来,想切几个切几个,想切哪里切哪里。
2020年,他们又在铁基超导材料中观测到马约拉纳准粒子的电导平台,进一步证明了马约拉纳准粒子的存在。这些年,他们一直在各种铁基超导材料中,寻找这种神奇粒子的身影。论文通讯作者高鸿钧说高鸿钧与扫描隧道显微镜(倪思洁摄) 每年一篇《自然》《科学》的团队 对于这次发现,高鸿钧用必然的偶然发现来形容。
成果又一次发表在《科学》杂志上。代表马约拉纳准粒子的亮斑,整整齐齐地排列在纵向的波纹上。
他们使用的那台是第二代仪器,温度可以达到0.4K(-272.75摄氏度),可以给样品加3个方向的磁场,能量分辨可以达到0.3毫电子伏特。李更告诉《中国科学报》。
研究组最初看到的奇特波纹(双轴电荷密度波)形貌(中科院物理所供图) 6月8日,《自然》杂志发表了由这个意外发现引发的新成果:中国科学家在铁基超导材料锂铁砷(LiFeAs)中,观测到大面积、高度有序、可调控的马约拉纳准粒子格点阵列。正因如此,科学家们有了一个新的理想研制拓扑量子计算机。
高鸿钧判断,他们需要找到大面积、高度有序、可调控的马约拉纳准粒子阵列,才能向拓扑量子计算更进一步。在找到原因和规律之前,我们一直担心一旦位置挪动就再也看不到这种奇特现象。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灯还亮着,实验室里静得只剩下呼吸声。团队里都是年轻的科研人员和学生,我们工作起来非常高效。
李更告诉《中国科学报》,下一步,他们要进一步研究应力对双轴电荷密度波的影响,用可控的方法,把超导材料压出双轴电荷密度波条纹。自然应力可以诱导晶体产生的大面积、高度有序、可调控的马约拉纳准粒子阵列,而这种有序的马约拉纳准粒子阵列可以被外磁场调控。
看到重复实验的结果后,审稿人感慨:我所有的疑问都得到了令人满意的解答。从2018年开始,每年在这个方向上都有一篇《自然》或《科学》成果。
这种粒子符合实现拓扑量子计算的要求,如果科学家能够编织它,就有可能实现拓扑量子计算。这篇成果发表于《科学》杂志,并很快引起国际同行关注。
本文地址: http://one.zhutima.com/?id=24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2025-04-04 19:27天狐定制
2025-04-04 19:19天狐定制
2025-04-04 19:14天狐定制
2025-04-04 18:48天狐定制
2025-04-04 18:35天狐定制
2025-04-04 18:29天狐定制
2025-04-04 18:00天狐定制
2025-04-04 17:36天狐定制
2025-04-04 17:33天狐定制
2025-04-04 17:05天狐定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